阿云姐浅红色的笑容下藏着心里的蓝。
阿云姐笑起来的时候,整个人都是红色的。
像小时候家里停电,父母点的蜡烛头上,一豆红红暖暖的火苗。
我第一次见到她,大家都还年轻,后来才知道她当时刚离婚。她比我成熟,对人情世故更为了解,而我天天只爱窝在家看DVD电影,看完写篇所谓的影评,发上论坛。我们就是在一个电影论坛组织的观影会上认识的。其实,之前早就在论坛上互相知道,第一次在现实中相见,她看到我时就带着那种温暖但又浅浅的笑,指着我说,你就是那谁谁谁啊,终于见到真人了。在那次活动里,她对每个人都这样,报以温暖但浅浅的笑容,和所有人打招呼,这和我对她在线上的印象不符。
我爱追她写的影评,她的文字让人安静。她对上海老电影如数家珍,我从她的讲述里,才知道周璇原名苏璞,金嗓子唱过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;曾经有一位叫费穆的导演,1948年就拍过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内心苦闷的电影《小城之春》,至今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极高的评价。
她特别喜欢孙道临主演的《早春二月》,电影里描绘的江南水乡生活,她太熟悉了。她写过这样的小镇:淳朴但不失精明的居民、穿过镇子的小河和桥洞又圆又高的石桥,还有一到饭点巷子里弥漫的饭香和一年四季不会间断的时鲜。
那个时候,我不太爱跟人说话,面孔上写着“别烦我”。看到阿云姐和所有人笑脸相迎,和谁都能说上话,心里竟有点不屑。但她有种特别的魅力,我很爱找她说话。我们加了QQ,有阵子没日没夜地聊天,聊电影里的上海,聊生活百态,我对她也日渐熟悉。我说她在生活中是红色的,那种烛光般的红,她好像和谁都那么熟悉,那么要好。但和人打交道时,热力也像烛光那样,仅仅照着自己方寸之地,并不会深入。一转身,温度就降下来了。
我觉得,她心里是蓝色的。我看过一部科幻短片,名叫《齐马蓝》,讲述一个机器人艺术家,平生的招牌作品,就是把一种不那么明亮,还有点幽深的蓝色,涂抹在宇宙深处,和群星相伴。
阿云姐心底里仿佛就有着这么一抹蓝。她出生在上海郊区的水乡古镇,从小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依恋,但我能感受到,她想走出小镇,去上海,孙小方:阿云姐的笑寻找周璇、张爱玲她们的踪迹。
她喜欢和人打交道,愿意和每个人分享笑脸,人多的时候甚至会放声大笑,笑得放肆而真诚,用上海话讲就是有点“痴哒哒”。但那只是表象,她内心实在是个蓝色的人,喜欢独处,和人交往有距离感。愿意写作,不单写电影,还写自己家乡的故事,写对它的爱,也写对它的厌倦。
现实中待人接物她始终爱笑,随着年龄的增长,脸上的笑容越发热烈。但只有我知道,她的笑容,其实更像一道窗帘,把她和外部世界隔开。窗帘的好处是柔软且好看,不会让被隔开的人感觉不舒服。
有几年,我没有再见过她。但我知道,她一直在写,写她的家乡,也写她离开家乡小镇的故事。她笔下的世界,越来越精彩。我写她,不仅因为她独特,还因为她的社交距离感很“上海”:待人接物永远恰到好处,很少让人走进她的内心世界。
和她再见,她还是浅红色的微笑。我也笑了,对她说,阿云姐,你的笑容还是那么像隔开世界的窗帘,不愿让别人看到你心里的蓝。
这下,她真的笑开了花。(孙小方)